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河北 湖北 湖南 海南 黑龙江 江西 辽宁

江苏 吉林 宁夏 内蒙古 青海 山东 陕西 四川 山西 上海 深圳 浙江 天津 新疆 云南 西藏

第三模块教育心理学判断题

http://anhui.hteacher.net 2023-11-30 09:10 安徽教师招聘 [您的教师考试网]

           

第三模块教育心理学判断题

1.最早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是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 ( )

2.同化是指改变已有的认知结构以适应新的环境和信息。 ( )

3.青年初期相当于高中时期,这一时期学生心理发展的最显著特征表现为从依赖性向独立性过渡。( )

4.一般来说,场依存型强的学生的成绩要比场独立型强的学生差。 ( )

5.皮亚杰认为人的知识来源于动作,动作是感知的源泉和思维的基础。 ( )

6.在教学目标方面,认知教学观强调通过灌输,让学生形成对知识的深刻理解。 ( )

7.刺激泛化和刺激分化是互补的过程。泛化是对事物差异性的反应,分化是对事物相似性的反应。

8.罗杰斯认为情感和认知是人类精神世界中两个不可分割的部分。

9.中学生小强认为,自己是祖国未来的栋梁,必须要努力学习,长大后,为祖国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小强的这种学习动机属于远景直接动机。 ( )

10.学习动机可以影响学习效果,同时学习效果也可以反作用于学习动机。 ( )

11.某学生因对“必须每天坚持一定量的跑步半年以上”要求感到困难,因而放弃瘦身计划,根据班杜拉理论表明该学生对瘦身的结果期望低。 ( )

12.韦纳归因理论中能力和任务难度都属于活动归因中稳定的不可控因素。 ( )

13.将学习失败归因于自己的能力不足会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 )

14.英语老师要求学生重复念某个单词,这一做法运用的教学策略是精加工策略。 ( )

15.某生在学习中遇到年代、数字等枯燥的知识时,经常会赋予其意义,使记忆变得有趣。该生使用的是精细加工学习策略。 ( )

16.同一个策略,不同年龄、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用起来的效果不一样,这要求教育者在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训练时遵循生成性原则。 ( )

17.高三下学期学习任务重、作业多,为了有更多的学习时间,林林总是把给妈妈打电话、看教育新闻等活动安排在食堂排队打饭、吃饭的时候。林林的这种安排属于学习策略中的资源管理策略。 ( )

18.进行教学时,用变式方法的目的是区分本质与非本质特征。 ( )

19.直观是理解科学知识的起点,是学生由不知到知的开端,是知识获得的首要环节。 ( )

20.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的知识是程序性知识。 ( )

21.在动作技能的练习形成阶段伴有反馈的练习可促进这一阶段的学习,而过度练习则是动作技能达到自动化程序所必需的阶段。 ( )

22.小学生学习汉语拼音后有可能会对有些英语字母语音的学习产生影响,这种现象属于学习的迁移。( )

23.概括化迁移理论代表人物是贾德。 ( )

24.从迁移的角度来看,合理编排教材的标准就是使教材达到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 ( )

25.“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有结构的问题。 ( )

26.对于黑板擦的用途,有学生想出可以擦桌子、可以擦鞋、可以擦地板等多种用途,说明他思维的变通性较好。 ( )

27.头脑风暴法是一种改善集体决策的方法,目的是产生新观念或激发创新设想。 ( )

28.人们对越熟悉的事物,越难灵活地想到其他可能的新用途,这种心理现象被称为思维定势。( )

29.定势对迁移的影响表现为两种:促进和阻碍。 ( )

30.同伴群体也是影响学生品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 )

31.态度可以影响某些行为的出现,有什么态度就有什么行动。 ( )

32.道德发展处于自律道德阶段的学生已不把准则看成是不可改变的,而把它看作是同伴间共同约定的。( )

33.皮亚杰采用临床研究法进行研究,提出了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一个从自律到他律的过程。 ( )

34.正式群体有助于班级管理与建设,非正式群体对班级管理起到阻碍作用。 ( )

35.上金老师的课时,学生总是无精打采,注意力分散。而金老师也不善于组织教学,无法有效地引导学生思考,多数学生都是被动回答老师的问题。这是对抗型课堂气氛的基本特征。 ( )

36.教师分配学生座位时,最值得关注的是座位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 )

37.课堂管理是教师可以利用的一项重要资源,使有限的时间发挥最大的效用,以增强管理作用,提高课程活动效率。 ( )

38.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学生。 ( )

39.判断一个人心理健康状况,应兼顾内部协调与对外良好适应两个方面。 ( )

40.某学生不敢和老师说话,上课不敢回答问题,老师就在他每次回答问题之后大力表扬该学生,慢慢的其回答问题逐渐增多,这种行为矫正方法称为代币奖励法。 ( )

41.加涅提出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 ( )

42.教师本人应认识到职业倦怠是源于自己所遇到的压力,解决的最好途径是提高自己的耐压能力。( )

43.教师职业倦怠是描述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长期压力体验下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 ( )

44.某学生认为自己考的不好是因为自己运气不好,其归因是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制的。 ( )

45.学习动机是决定学习效果的唯一条件。 ( )

原文标题:第三模块教育心理学判断题

文章来源:安徽华图教师(MD5:437065d25b880c9729285e3b74409033)

关注公众号

推荐阅读:

教师招聘资格审查

教师招聘面试时间

教师招聘面试技巧

教师招聘资格复审名单

责任编辑:安徽分校

教师教育网 教育信息网 人事考试网 资料下载

>>更多安徽相关信息/资料查看

2024年事业单位D类备考手册《职业能力倾向测验》第三模块中外文学与文学理论第一章第六节文学综合第三模块中外文学与文学理论第一章第一节二、填空题答第二模块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第四章语文案例分析中学(六第二模块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第四章语文案例分析中学(五第二模块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第四章语文案例分析中学(四

精彩推荐

换一换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咨询

备考资料预约

  • 省份
  • 市区
  • 考试类型
  • 姓名
  • 手机号
  • 验证码

互动交流

  • 华图教师APP题库下载

  • 微信公众号:htjiaoshi

在线客服×